24 / 11 / 12

42. 燕窝事件

燕窝事件和贾府仆人


燕窝事件

台大欧丽娟教授讲的《红楼梦》是我偶然发现的一门课程。开始听之后,便欲罢不能。有段时间我一边打开卫生一边听着她的讲座,陆续听了一百多讲,受益匪浅。这是我第一次知道,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来读《红楼梦》能读出哪些内容。

处暑已过,天气却又热起来。最近又想起了《红楼梦》中的“宝钗赠燕窝”。这个情节很有趣,忍不住想说几句。

多年来,薛宝钗为人病诟,工于心计,一心要做宝二奶奶……,把她看得像宫斗剧里的某个妃嫔。真实的薛宝钗到底是什么样的?如果以客观的目光去看待她,再进一步,以她所在的时代标准去衡量她,她是个怎样的人?《红楼梦》成书年代大约是雍乾时期。宝钗是那个时代的贵族少女。那么,她和整个书中的贵族少女均应遵守的行为规范,当然是那个时代的准则。

宝钗是模范生,德容言工无一不佳。她对人厚道。林黛玉身体不好,宝钗是真的关心她 — — 她看了林的药方,认为药方有些药不对症,燕窝这类滋阴的补品对林才更有助益。林黛玉说,燕窝倒也不算什么,只是在这里是客人,不想多事。宝钗便说,我送你一些。林黛玉感动,宝钗说,你放心,我在这里一日且与你消磨一日(大意如此,原文我背不出)。

这段情节,很值得玩味。

首先是宝钗看了黛玉的药方。她懂得医术,她也真的关心黛玉,如果不关心,是不会注意到林黛玉并没有将养好。宕开一笔,林黛玉的命运,作者一早设定了,她要早亡,所以以贾府拥有的人力财力也没有把她养得壮壮的,正常情况下,就算天生体弱的人,碰上高明的医生,再加上源源不断的高级药品补品,怎么也会养得红壮白大,能跑能跳。再回来说,宝钗注意到,几年了林黛玉一直在吃药,身体一直很弱,便看了黛玉的药方。她懂得医理,认为黛玉这种体质,人参肉桂这种大热的药材并不能滋补到她,认为她该多说燕窝。原文中,宝钗的那一段论述,懂中医的人看了就知道,不是胡说,是很符合医理的。

然后,她便给黛玉送来一包燕窝。这份礼物应该是一直没断。宝玉也知此事。后来,宝玉说,宝姐姐也是客中,总让她送你燕窝也太托实了些,所以我跟老祖宗说了,每日给你们二两燕窝。

燕窝是名贵补品(现代医学不承认它的功效,这里不讨论,要不然,没完了)。现在的价格也很昂贵,据说出国去东南亚旅游的人有的一买就买20多万的燕窝。现在有人工养殖的屋燕,产量可能要比清朝时代高(我猜的),那么价格可能比雍乾时期便宜了些。试想,在雍乾时期,每天二两燕窝,年年月月地吃下去,要多少银子?

这段情节太有趣,忍不住说几句。

首先是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。每日二两燕窝,只怕一年花的银子就够打个与林姑娘等身的银人了。这样的供养水准,宝玉也比不上吧?

一般论调认为黛玉在贾府是寄人篱下的孤女。她本人这样想,无可厚非,因为亲生父母不在身边,她又多愁善感,有这种感觉很正常。可是,这只是她的主观感受。如果看看她在贾府享受的待遇,便会知道她是被当作千金小姐来养的。而且,因为贾母格外垂怜,她的地位高于迎探惜。

众人进大观园时,她是第一个挑住处的。潇湘馆是大观园里最精致华美的建筑,她喜欢,就给了她。她挑完了,才轮到宝玉挑。然后才是众姐妹各挑住处。这哪里是她所说的,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?

某次贾母带着众人乐,最上面一桌是宝玉、黛玉、宝琴,跟着贾母坐在上面。地下第一桌是宝钗与其他姐妹。原文我记不清楚了,但顺序绝没有记错。这里也可以看得出,凡是家宴,黛玉的座次总是最高的,跟宝玉一个等级。和老祖宗同桌吃饭,是什么待遇?

不论黛玉如何自伤自怜,贾府待她实在是很厚道了。贾母宝玉是真心疼爱她,宝钗真的关心她。

《红楼梦》里有一个真正的寄人篱下,那是刑岫烟。按说,她是刑夫人的侄女,地位也不低,是正经主子,又是客。可是她家贫。贾府的仆从是“两只体面眼一颗富贵心”。仆人们看不上刑岫烟。她得把自己的衣服当了,拿些银钱打点仆妇。凤姐怜她温厚可疼,额外看顾她一些。黛玉和岫烟相比,谁是千金小姐,谁是寄人篱下,一目了然。

再说黛玉的行事为人。

黛玉说燕窝倒是不费什么,只是在这里是客人,仆妇们未免嫌我多事。这个口气,用凤姐的说法,真真是千金小姐。燕窝昂贵,只怕价格不下于人参。可在她眼里,只是小事一桩。她的确是被贾府当作千金小姐来养的,虽然贾府的经济条件江河日下,但仍然尽力供着这位姑太太的女儿。


贾府的经济状况

贾府的经济危机,在故事开始时就很严重了。这个我原本不懂,听了欧老师的课才明白。贾府第一代是封侯的。侯爵有皇家补贴,非常丰厚。只是这个爵位是降等承袭,只可承袭三代。三代之后,他们便是平民了。而那个皇家补贴,过一代就降一等,三代之后就没有了。人口一代比一代多,而收入却一代不如不代。这样的日子自然难过。

像贾府这样的人家,家族出路就是有个会读书的好子弟,考出功名,去做官,才能再把家业撑起来。林黛玉的父亲就是个例子。林家祖上也是封侯的贵族,到了林如海,没有爵位了,但林如海会读书,从科举考试中考出来了,做了官,家业便撑起来了。而贾府没有这样一个人。玉字辈的人从贾珍贾琏到贾宝玉,都是不爱读书的。下一辈的贾兰才是贾府的希望,只是他到底比贾宝玉小了一代,而危机就在眼前了。

至于,林如海的财产是不是被贾府吞没了。这个是问题,我认为,小说中没有提到林如海的财产,也没提到处置。如果要讨论,先要确认,林黛玉作为女儿,能继承多少?这涉及到清代的继承原则。林如海是有兄弟的,虽然有个未嫁女儿,但在当时的继承法下,是否全由女儿继承,需要去查证一下再说。再者,林如海是巡盐御史,这个官名是作者编造的,类似什么官,也需要考证,能留下多少财产,仍然是个问题。是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巨额财富,有待考证。

林之孝对贾琏说,该用八个的用四个,能省则省吧。贾琏说,何尝不是这个理?只是老爷太太不同意。林之孝是管家,知道家用不够,建议削减排场。在读者看了,四个丫头的排场也够大了,可是那是贾府。这样降格,面子上过不去。王夫人做不到,贾琏也做不到。

在关于袭人的讨论中,因为袭人原本是老太太的人,长年在宝玉屋子里,王夫人把袭人的名额从老太太屋里挪出来,让凤姐另挑好的,补给老太太。无论如何不能委屈了老太太…… 我虽没见过世面,比你们是强的,当日你林妹妹的母亲在家时,何等金尊玉贵,如今你们的姐妹只比人家的丫鬟略强些……王夫人不是不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如从前了,但她念着从前的荣光,觉得不能降等。

不能降等,却又没有进项,难题便结结实实摆在那里。首当其冲的,就是贾琏两口子。前期有不少细节中,凤姐在用钱的时候总是格外小心,说明贾府的经济已经捉襟见肘。后期,有日鸳鸯来看凤姐,贾琏见到,说,鸳鸯姐姐贵脚踏贱地……年轻时,没注意这句话。后来,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,才知道书中有这么一幕。细想一下,这个描写大有意思。贾琏,正牌第三代公子,当家人,见了老太太的大丫头,如此谦恭,只怕是因为鸳鸯掌管着老太太的东西,手握实权,贾琏知道有向她求助之处。

《红楼梦》里关于贾府的经济状况的内容,细究起来,不止这些,从头到尾捋一遍,一定能看到平时没看出的内容。暂且记一笔,哪天有空了来做这件事。


这是旧文重录。原本第二节想写林之孝。这位管家算是有眼光的,是管理人才。他说番话,在我看来,很令人感动。管家考虑到了当家人该想的问题,是很尽职了。

贾府男性管家、男仆体系也值得研究一番。林之孝算第几级的管理人?贾府最大的管家赖家,有几人在贾府任职?地位如何?賈府的大管家共有几家?认真研究一番,一定会有收获。

说到賈府仆人,又想到宝玉的奶哥哥李贵。在顽童闹书房那一节中,李贵的说话行事当然是本人的品质的体现,也显示出了贾府的家风,厚道,讲理。李贵的行事风格我很喜欢。这些内容值得将来研究。

暂且写到这里吧,哪天再修改。

Powered by Gride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