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 / 11 / 17
写完Gattaca之后,想写海明威。做了些研究,收集了些资料。可是,我发现自己对这位大文豪不来电。为了写他,在微信读书中找到《太阳照常升起》,想读一下。打开发现,以前我读过四章,可我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。这在我是罕有的事。故事类的作品,无论如何我都会有些印象的。有不少小说,不记得名字了,可仍然记得一些情节。而伟大的海明威,著名的《太阳照常升起》,我读过四章,竟然一个字的印象都没有。这恐怕是有生以来我最不来电的一本小说了。
不记得是哪位教授说的,读了很多名著后,发现很多也不必读。我很赞同。我也许会读完《海明威传》,也许会读一下《整个巴黎都是我的》,也许会翻翻《太阳照常升起》、《永别了武器》,但只是为了写完这篇关于海明威的文章。
收集资料的过程中,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人:
Jim Tobin,一位历史学家。他专注于研究密歇根大学的历史,在大学图书馆的一堆纸箱中,发现了海明威与Esquire创始人的往来信件,因此发现了海明威对创始阶段的Esquire的影响。他的书《颜色之歌》(原名:Sing to Colors)讲述了1970年代密歇根大学在民权运动中扮演的角色、它犯过的错误、后来的反思等等。这本书对我很有吸引力。
Lilian Ross,一个奇迹,享年99岁,为《纽约客》写了70年专栏,她在五十年代采访过海明威,写了一长篇报导,详细描述了与海明威见面的情形(其实我觉得不甚有趣)。她在2018年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《关于肯尼迪总统被害事件的回忆》,那时她应该是96岁了。
Terry McDonell,一位编辑,他的回忆录《偶然生活》(The Accidental Life)名字吸引了我。回忆录中,他记录了与许多作家的往来。书名和内容都很吸引我,我想我会读这本书。至于他与海明威怎么扯上了关系,是因为他在第二本回忆录中说,小时候生活突遇动荡,母亲鼓励他读海明威,成为像海明威一样的男子汉;成年后,他也曾是海明威的编辑。成年后,他也发现,海明威的“硬汉气质”大有问题——这是Esquire的另一位编辑Alex Belth在写关于Terry McDonell的专栏时说的。
Lesley M M Blume,记者、历史学家、作家。她的作品《整个巴黎属于我》,描述了海明威的巴黎岁月,与那本《流动的盛宴》对照着看,一定很有趣。她很年轻,出版了很多书。
他们个个都比海明威更吸引我。下一篇一定要写我来电的主题,否则,《未开始的旅程》恐怕就永远处于暂停状态了。